作者简历

 

 

高崧男),19671216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

 

19859月至19907月,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1989年以前称无线电电子学系)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五年制),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课题:微机(PC 机)激光模拟射击辅助训练系统,(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科研项目),导师:丁海曙教授)。1990年被保送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19909月至19918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电子学学部,学习研究生课程。19919月至19938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1997年以前挂靠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从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派生产品: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的研制及应用研究。19938月获理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电子物理与离子束物理,导师:姚俊恩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本人的硕士论文工作——中国首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及应用,于199363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除二位导师外,本人在成果证书上排首位)。成果报道刊登于199361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和《科技日报》第一版头条,以及618日的《中国科学报》第一版。该项目的不同侧重内容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5月)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10月)。

 

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学研究所北京科电高技术公司投影显示事业部:暨比利时美国无线电公司(BARCO )产品中国地区维修站及指定增值分销商从事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的技术和市场工作。本人为业务骨干和核心成员。

 

1997年至今,受雇于德国明斯特Westfaelische Wilhelms大学物理系物理研究所 H. Fuchs教授的研究小组从事纳米科学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原子力显微镜(SFM)的应用研究,如:改进DITopomatrix SFM成像系统,研究了纳米金属线阵及其局域电特性;用SFM悬臂作为声波传感器或化学传感器;应用带有Q-box技术的SFM,研究有机或DNA生物样品等;19996月至20006月,还同时兼职于德国埃森(ESSEN)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所,从事SFM与纳米微粒方面的工作。同时与中国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开放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2002年1月,在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技学院电子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物理电子学。论文题目: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FM研究